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可见,环境的创设和布置已经上升到与日常教学活动平等的地位,成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因素。我园积极探索班级环境的教育价值,让环境支持幼儿的学习。我们将班级环境分为自然角、主题墙、区域、作品墙等四大板块,并逐块进行更新。
首先,参观学习,介绍分享。我园分批安排人员外出学习,观看南京、上海等先进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布置,从而更新理念。接着,外出人员全面整理学习内容,对全体教师做介绍,让大家了解环境布置的内容与内涵。根据交流情况,我园及时明确班级环境布置的目标,为班级环境建设指明方向。
其次,个别试行,分析说明。为了达成有效且不走弯路的目的,我园指定个别班级率先尝试,在一次次审核方案的基础上动手改造,并对班级现场进行指导,保证合理、规范、科学。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园组织全体教师对现场进行论证与互动,使教师明白改造与布置的目的。
最后,推广实施,强调个性。时机成熟后,我们在全园推广实施新的环境布置操作办法,并鼓励教师进行自我创新,同时,我们请试点成功的班级对其他班级进行操作指导,一来相互更新理念,二来思维碰撞相互论证。
这一轮的班级环境建设使我们明白了:将幼儿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必须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年龄特征出发,让课程的价值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体现,把环境设计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的建构要素,这样才能真正为幼儿营造一种安全温馨、自主学习的愉悦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