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落成“曲”
小三班 岳静 陈宝盈
一个个小橘子露出金黄色的笑脸,
他们有的是青绿色的,
有的是半青半黄的,
有的是全黄的,
远远望去,
像一盏盏小灯笼在树间,
煞是好看!

【课程起源】
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无字的书、活得书、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橘子是秋天常见的水果,有一次吃水果的时间,小朋友们拿着圆圆的橘子观察了起来。
诺依说:“老师,这个橘子是软软的”
肉肉说:“这个橘子是圆圆的”
辰宝说:“哇!我最喜欢吃橘子”
九九说:“我也是,橘子酸酸甜甜的特别好吃。”
心毅:“我还会剥橘子”……


于是,平日里常见的橘子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以孩子们的兴趣为出发点,抓住这一次契机,我们和橘子共同开启一场不一样的邂逅!
教师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橘子”这一课程主题来自幼儿的日常生活,也是幼儿的兴趣所在。因此,我们选择这个来自幼儿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橘子,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希望能发展幼儿在语言、艺术、社会等方面的能力。
【课程目标】
对于年龄偏小的小班幼儿来说,如何建构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班本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针对小班上学期的幼儿,预设了主题目标:
1.能充分运用多种感官(触觉、味觉、嗅觉等)了解橘子的特征。
2.能够自己剥橘子,通过与橘子做游戏等活动加深对橘子的认识。
3.能口齿清楚并用简单的语言讲述自己对于橘子的发现。
4.愿意探究,在探究时能有所发现并感到满足。
【课程故事】
我们通过谈话方式了解了幼儿的已有经验以及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发展需要。我们了解到孩子对橘的初步认识是:知道怎么剥橘子皮、知道食用它有营养。却似乎并没有仔细思考过其它的问题,比如:橘子从哪里来?它除了可以吃的果肉,身体上还有什么?剥下来的橘皮如果不扔还有哪些作用?它又可以和我们一起做哪些有趣的游戏呢?这些不起眼的细节,也正是本次活动要和孩子集体探讨的乐趣所在。因此,本次班本活动能够让孩子自己动手和感官感受,体验“小橘子”背后的“大秘密”。能够帮助孩子整理零星的生活经验,提升其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激发其乐于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
一、橘子的生长过程

基于幼儿对橘子已有的经验认知,我们通过展示橘子的前期生长过程图,帮助幼儿了解橘子生长的知识。
教师反思:
经过对橘子生长过程的初步了解,幼儿对橘子的生长过程有了初步的认知,并且进一步产生了想探索橘子内部的愿望,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了秋天橘子丰收的喜悦。
幼儿发现:
肉肉:我爷爷家有橘子树,我要去摘橘子啦!
瑞瑞:我想去水果店买橘子,买好多好多的橘子给朋友吃。
小号:我看见果园里的树上长满了许多橘子!
二、认识橘子
1.寻找橘子
(1)亲子寻“橘”
“探秘橘子长在什么地方?”“探秘橘子的外形特征?”
我们请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橘子的身影,在家长的带领下,幼儿们从超市、菜场、自家栽种的橘子树上辨认、购买和采摘橘子,初步认识了橘子的特点。






恩诺:我爷爷家后院种了一颗橘子树,我和妈妈拿剪刀剪下来了。是有着绿色和黄颜色的橘子。
思妤:我和妈妈到水果店看到了很多橘子,我喜欢这个大大的橘子,吃起来甜甜的。
九九:我和妈妈去果园里找到很多橘子树,树上面有着绿色的黄色的橘子。
悦悦:这是我周末在超市找到的蜜橘,它很红,像个小灯笼一样,看起来好好吃哦!
朵朵:我带来的是红美人,表皮非常的光滑,颜色也非常的鲜艳,黄灿灿的!
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进大自然,寻找身边的橘子。孩子们回忆着寻找橘子的过程,通过拍照记录的方式留下了“寻橘”的痕迹。
(2)问卷调查探究:
“橘子长在哪里?”“橘子是什么样的?”“橘子皮里面是什么?”
于是我们设计了一张关于橘子的调查表,目的是让幼儿更直观地认识橘子。




(3)师幼谈话:你喜欢橘子吗?
老师: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橘子?
慧慧:酸酸的
彤彤:橘子是大大的
潇潇:橘子是圆圆的
辰宝:橘子是黄黄的
宗翼:我和爸爸摘的橘子是绿绿的
苏馨:橘子可以榨成果汁喝
诺依:橘子可以制作糖葫芦
铭铭:可以做成橘子味的棒棒糖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欣喜的说着自己的发现,当他们有不同意见时,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端出一盘橘子,橘子有绿有黄,颜色,大小都各不相同,接着让小朋友观察),我想橘子是黄还是绿,是大是小,在孩子心中应该已经有了一个答案。
教师反思:
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好问、好探索是他们的年龄特点,大自然以及周围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橘子”这一产物,恰好给孩子提供了探究的素材,由于幼儿园没有橘子树,因此我将任务分派给了家长,由家长带领孩子近距离地观察橘子,让孩子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在此环节我提供了一个需要具体探究哪些问题的调查表格,让家长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进行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孩子通过直接感知,了解到了橘子的一些秘密,并且能用简短的语言在集体中进行讲述。
幼儿兴趣点:
橘子的里里外外都藏着秘密,孩子们都想一探究竟!
2.探秘橘子

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水果的魅力吧!幼儿通过小手摸一摸,鼻子闻一闻,嘴巴尝一尝感知橘子的基本特征和内部结构。
(1)摸一摸


辰铭:摸起来冰冰凉凉的,还有点滑溜溜的。
瑞瑞:橘子摸起来有点软软的。
安然:我的橘子摸起来硬硬的。
萌萌:摸起来是圆圆的。
(2)闻一闻


浩辰:橘子闻起来香香的。
张廷文:有点酸酸甜甜的味道。
诺依:橘子的味道好好闻啊。
(3)剥一剥



心毅:我的橘子剥开来是橙色的,还有一点白色。
怡锦:我的和你一样是橙色的。
剥皮小技巧:
1.先找到橘子的肚脐眼,大拇指用力挤破肚脐眼。
2.用手慢慢剥,很快就成功啦!



(4)尝一尝
橘子是我们常见的水果,橘子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橘络可以祛火。
橘子是什么味道呢?




安然:老师,我的橘子剥好啦,给你尝一尝。
怡锦:橘子酸酸甜甜的真好吃。
瑞瑞:橘子真好吃。
九九:橘子吃起来甜甜的。
幼儿发现:
橘子大大小小,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扁扁的;有的橘子皮是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摸上去软软的;上面有绿色的蒂,像一顶小帽子,下面凹进去的是脐;我们剥桔子从橘脐开启剥,比较方便,桔子皮闻起来特别香;尝起来酸酸甜甜的,美味多汁!
教师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通过寻找橘子,然后闻、摸、尝等以一系列的行为让孩子们对橘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不仅仅是吃橘子,而是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其中还引发出了橘子怎么剥更方便的办法。为下一步的活动打下了基础。
3.探秘结构
(1)你们知道橘子由哪些部分组成吗?
(2)酸甜多汁的橘肉面覆盖着一层白色的“网”摸起来有点粘粘的,那个是什么呢?
科普小知识:
一个橘子就是一个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种子外面的部分都是果皮:分别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
剥掉的是外果皮和大部分中果皮(白色部分),吃的是一粒粒果粒连同内果皮。

幼儿发现:
酸甜多汁的橘肉,很有营养哦。橘肉上覆盖了一层白白的“网”,那是橘络。橘子宝宝很厉害,它身上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宝哦。除了刚才说到的这一些,有些橘子还会有橘籽呢。
科普小知识:
橘络其实就是橘子皮里的经络,吃起来味道虽然有点苦苦的,但是营养价值很高,吃了对身体很好。比如,我们有时候东西吃多了,可以吃一点橘络帮助消化;另外秋季天气干燥,我们还可以泡点橘皮茶,喝了可以生津止咳。橘子籽能够祛寒,另外还可以化湿,有非常好的利用价值。外橘子籽还可以祛痰之作用,可以用橘子籽来疗肺热咳嗽和喉痒咳嗽痰多,另外橘子籽针对食积伤和恶心痛闷都是有益处。
老师小结:
孩子们通过直观的方式,在探究过程中了解橘子形状、触感各不同相同。在摸一摸,剥一剥,尝一尝中知道每个橘子都是由很多橘瓣组成的。原来我们的橘子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橘皮、橘肉、橘络、橘核组成,他们浑身都是宝。
幼儿发现:
橘子难道都是甜甜的嘛?
小朋友们,你们能看出来哪个橘子是甜的,哪个橘子是酸的吗?
教师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通过寻找橘子,然后闻、摸、尝等以一系列的行为让孩子们对橘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不仅仅是吃橘子,而是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其中还引发出了橘子怎么剥更方便的办法,为下一步的活动打下了基础。
幼儿兴趣点:
为什么我剥的橘子皮这么硬,他的这么软?我的橘子这么小,他的这么大?
4.橘子的种类

你知道橘子有多少种吗?高扁圆形的是粑粑柑。个头很大,长得丑的是丑橘。
别看它丑,吃起来很甜哦!还有一种像球一样圆的橘子是冰糖橙。橘子的多呀!跟着我们来




小号:我和爸爸妈妈妈妈发现有些橘子的季节是不一样的哦!有些在冬天,有些在秋天。
恩诺:我发现橘子和橙子很像,但是不是一个品种。
科普小知识: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橘、柑、橙是柑橘类水果中的三个不同品种,由于它们外形很像,人们很容易分不清楚。橘子的皮较松软,最好剥。橙子的皮很硬,需要用工具才能剥开。而柑的皮比橘子硬点,又比橙子好剥。
幼儿兴趣点:
一次水果时间,孩子们在津津有味的尝着橘子并说着,橘子浑身这么多宝,我们把橘子皮晒一晒吧!不要浪费了。
5.晒橘子皮
清洗——剥皮——晾晒,瞧,橘子皮就制作完成啦!
橘子皮晒干了到底还有哪些用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橘子皮泡茶:





幼儿发现:
原来中药店里买来的陈皮比我们制作的橘皮颜色更深些,闻起来味道也更浓,泡水后悔发胀,尝起来有点凉凉的、苦苦的味道。
教师反思:
通过晒橘子皮泡茶,让幼儿体验到了橘子皮带来的乐趣。原来看似普通的橘子皮也可以有这么丰富的体验活动。
科普小知识:陈皮用处多
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促消化,陈皮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提神、通气的功能,陈皮还能有效促进血管的吸收。
6. 美味橘子汁
橘子特别的好吃,鲜甜可口,橘子的功效也多到爆!嘿!来看看我们做的橘子汁吧!
①讲解橘子的种类以及榨橘子汁的步骤。

②将剥好的橘肉放入盘子里。

③盖上盖子,用力拧,我们开始榨汁啦!



④美味的橘子汁就大功告成啦!

⑤干杯!让我们一起品尝一下吧!哇!我们自己制作的橘子汁真是好喝极了!




教师反思:
橘子是孩子们生活中熟悉和喜欢的水果之一,追随孩子的兴趣,通过自己动手把橘子变成各种美食,在生活中启发幼儿有关橘子的发现与表达,并且将做法迁移到生活中。
幼儿兴趣点:
没晒完的橘子皮还有很多,我们可以拿来画画呀!
三、独“橘”匠心
(1)橘子畅想曲
心毅:我见过粉色的橘子!
辰辰:我看见过一个会飞的橘子,长着很大的翅膀!
彤彤:我还见过五颜六色的橘子,可漂亮了!
朵朵:我的橘子还会转圈圈!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讲着自己想象的橘子。
(2)橘皮贴画
安然:我想把橘子皮变成长颈鹿。
慧慧:我想把橘子皮变成花!
诺依:要不把他变成一颗橘子树吧!这样就能长出很多橘子。
恩诺:橘皮还能变成螃蟹!
朵朵:橘子皮还能变成桔子娃娃!
铭铭:橘皮能变狮子、变小花、变小树!橘皮真厉害!
辰宝:橘皮还能变成小鸡!
瑞瑞:橘皮还能变成小茶壶!








教师反思:
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巧动手、爱创造,让孩子体验橘子所带来的无限创意。不仅如此,还能够简单表述我用橘子皮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幼儿收获了艺术和语言领域的发展。一场橘子的甜蜜之旅,看似始于偶然,却来自孩子的生活,让孩子自主推进课程是这样的有趣。
幼儿想......
橘子那么好吃,可以和我们玩游戏吗?有哪些游戏呢?
四、和橘子做游戏
(1)橘子的沉与浮
问题1:如果把橘子放水里会发生什么?
问题2:把橘子皮放水里会发生什么?
问题3:把果肉放水里又会发生什么呢?
孩子们带着三个疑问,开始了他们的探索之旅。




瑞瑞:我的橘子浮起来了!
恩诺:快看,我的橘子好像在游泳。
思妤:橘子肉掉下去了!
辰宝:橘子皮好像一条小船,它飘在水面上。
九九:橘子有橘子皮就不会掉下去!
实验原理:
橘子皮上面有许多小小的细孔就像海绵一样,它比水轻,所以没剥皮的橘子就在水中浮着;而剥掉橘子皮的橘子只剩下了果肉,它含有丰富的糖分,比水重,所以就会沉下去。
教师反思:
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发现橘子沉浮的现象后,会很开心的与其他小朋友分享。我们要多关注幼儿的兴趣,把材料放到区域,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宽松的氛围更能促进幼儿探索的积极性。
(2)橘子叠高高




(3)滚动橘子
橘子在桌子上面到底能滚多远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第一次
平面滚橘子,橘子滚了多远呢?我们可以用手来量一量

第二次
彤彤:这次橘子滚得有点远呢,我们怎么量橘子滚了多远呢?
小号: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我们可以用走路来量呀!


第三次
悦悦:哇~~~,现在橘子滚得更远了,真厉害。


幼儿发现:
橘子在平稳的桌面上只能滚一点点远,随着桌面倾斜角度越来越大,橘子就滚得越远。
教师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知道橘子不再限制于吃和对我们的好处了,在不断的游戏中找到了更多的玩法,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探究的欲望。
幼儿兴趣点:
在玩游戏的时候橘子不小心撞到桌子变“淤青”了;我带过来的橘子为什么有一块地方发霉了?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们不坏呢?

五、橘子的储存方法
幼儿发现:
橘子放在袋子里容易坏掉,因为里面没有空气,我们可以不套袋子放,这样橘子不会容易坏。橘子一定要小心保存哦!也不要把橘子撞到硬的物品,要不然容易“淤青。”小朋友们,你们记得了吗?
课程反思:
小班的幼儿可能无法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问题。我们教师必须是幼儿行为的良好观察者能够时刻注意幼儿兴趣的征兆。有些征兆是非言语性的,比如停下来注视、伸手指着、伸手触碰、花时间操作、观察,或者幼儿只是提问:“ 那是什么?”即使是简单的一句话“那是什么”也许也包含了许多幼儿想要表达而无法表达的问题。教师追随幼儿兴趣,允许幼儿亲手操作,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形成了本次“橘子”课程探究的网络!

虞永平教授曾说过: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构建班级主题课程,应立足于“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在橘子活动中,我们以《指南》生活化、游戏化的精神为引领,和孩子一起认识橘子、一起发现橘子的秘密、一起玩转橘子。通过“识”、“品”、“玩”等多种方式,打开了孩子与橘子世界之间的“大门”,加深了对橘子的感性认识。探中“识”橘,玩中“品”橘,孩子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发现、探索,从此,孩子的内心深处植入了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其实橘子的秘密远远不止这些
橘子的故事还在继续……
明年初夏时,静待橘花开,
明年秋收时,发现新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