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四班课程故事:小豆豆,大梦想
居燕兰 李含丹
故事缘起:
我们的故事,是从秋天的豆豆丰收了开始的……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去缜密的研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各种各样的豆子也成熟了,幼儿园的自然角里上新了许多豆豆展示品,这成为了近期孩子们讨论最多的话题。

自然角上可以收集哪些豆豆呢?花生是豆豆吗?秋天的豆豆还会发芽再长大吗?于是,豆子课程应运而生……
一、快乐开始,寻找豆豆。
探索就这样开始了,老师在微信群建立家园联系链,让家长们带孩子走出家门,跟随孩子“找豆豆”。并给予了一份“认豆指南”。

让我欣慰的是,家长们高度配合,共有22个小朋友走进了超市,认识了5~12种豆子。谈话活动中,因为孩子们的亲身经历,大家都侃侃而谈,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自己看到过的豆子,太有意思了!不仅能够说出豆子的名称、形状、颜色,还能用简单的形容词来表述。

这么多豆豆,孩子们对“蚕豆大哥”和“绿豆小弟”兴致最高。于是,我们特意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接触。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猜一猜、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豆类产品生了兴趣。
“老师,大的是蚕豆,小的是绿豆!”
丁丁:绿豆有一股淡淡的香味,要仔细闻才有味道。
浩浩:我没有闻到味道……
方方:黑豆的味道我不喜欢……
“老师,蚕豆是扁长型的,绿豆是圆圆的!”
……


孩子们的观察越来越仔细,表述越来越形象童趣了!这得益于我们给孩子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语言环境,不设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论什么答案,老师都会聆听,都会给予回应!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二、智慧探究,种植豆豆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在活动中,我对自己的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们共同发现、共同寻找,让孩子们在探索中体验发现的快乐。
在我们观察讨论了几天的豆豆后,孩子们问我秋天豆豆会变成豆芽吗?我们吃的豆芽菜是豆豆变出来的吗?于是我和孩子一起做起了实验,让不同的豆子来发芽。那段日子,真是十分期待的!生活即教育,在学校的一切活动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接触,就得着直接的经验。


孩子们通过观察豆子的生长情况,捕捉到许多新奇的东西。我们也给孩子们科普了豆豆的基本结构“厚厚的衣服是种皮、剥开两瓣是子叶、尖尖的地方是胚芽、扁扁的地方是胚根”。中班孩子能对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不同与相同,并根据观察结果提出疑问和大胆猜测答案。
豆豆会发芽,豆豆还能再长出来吗?种植在哪里会长出来呢?
他们大胆地猜想:
“都是在土里的。”
“水里也可以长出来。”
“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我们进行了调查,并利用了爸爸妈妈的力量了解到豆豆发芽、豆豆长大需要什么。
在水培和土培的问题上,小朋友们发生了分歧,有的认为有水就可以发芽,而有的小朋友觉得,必须要用到土。于是,我们分成两队,自主选择,看看哪个方法更快发芽。


孩子开始种豆了,他们很是兴奋,有的把豆豆放入容器中加入水,有的把发芽的蚕豆直接种在花盆里,接下去的日子我们每隔一天就会去观察它的样子,每天都不一样。
突然有一次,小朋友跑过来告诉老师,豆豆好像坏掉了,水也很臭,怎么办呀。老师告诉她,是因为豆豆需要换水呀!跑去问阿姨,阿姨说,那个瓶子太小了,需要一个大点的容器,晒晒太阳最好了重新出发,换上新的容器,换水。


我给孩子们在科探区域里准备了很多豆子,开展了一个豆子实验室,观察水里,土里的生长情况,豆豆还增加了绿色颜料和红色颜料,看看对豆豆的生长会起到什么影响呢?
还有的小朋友在家里也做起了实验,让爸爸妈妈帮着一起拍照记录,比比谁的豆子长得快!


三、开心乐园,玩转豆豆
通过上周的豆豆活动,孩子们利用豆豆开发了很多豆豆游戏,比如豆豆粘贴画、摇豆豆、猜豆豆、豆豆绕线图……
1.科探区:猜猜什么豆豆在唱歌
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我根据新《纲要》对科学领域的要求,以中班幼儿年龄特征为出发点来设计,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目标里,我把培养孩子情感、态度放在第一位,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探索求知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
孩子们把豆豆夹在贝壳里,倾听贝壳中有什么豆豆在唱歌?当我发现孩子们能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创造性地制作出游戏玩具,我发现了感叹不已,他们争先恐后地摇晃着自己的贝壳盒子,拉着我参与到他们的游戏中去。


2.生活区:
(1)我会剥毛
(2)夹豆豆比赛
在区里我们还有豆豆分类,几个小朋友拿着小勺子给豆豆们分类,把颜色一样的小豆豆送回家。




3.美工区:我的豆豆美如画
在旁边的美工区,有的小朋友在用豆豆贴画,有的小朋友用豆豆和棒棒拼图,还有的小朋友用粘土做背景,把豆豆粘上去,变成美丽的画。



4.语言区:豆豆故事汇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围绕豆类知识在阅读区投放了许多相关联的图书,有的是从幼儿园阅览室借的,有的是小朋友从家中带来的,其中有一本绘画书是孩子们都喜爱的《豆豆交朋友》,小朋友百看不厌。
四、美食分享,品尝豆豆
除了玩,豆豆还可以用来干嘛?
吃!小朋友异口同声大声地回答我。
是的!孩子们对豆豆的讨论又开始了……
“老师,我今天喝的就是豆浆,妈妈说是用黄豆榨出来的!”
“老师,我喜欢吃豆腐,也是豆子做的吗?”
“老师,我们今天吃的百叶卷肉,百叶也是豆制品。”


我们都知道豆类及豆制品营养丰富,是幼儿园经常给孩子们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爱吃豆制品。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中班科学活动:《豆豆总动员》,让幼儿在认识豆类—喜欢豆类——爱上吃豆制品的过程中,在听听、讲讲、找找、尝尝的主动参与中,激发幼儿探究豆类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豆类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豆类、豆制品的能力,并会表达自己的认知。孩子们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奇的发现好多好吃的都是豆豆做成的耶!谈话活动中,宸辰小朋友更是一口气说了5种豆制品:豆泡、腐竹、豆瓣酱、豆腐干、豆腐……
“老师,我们可以在幼儿园吃豆豆美食吗?”
“好呀!那我们一起试试吧!”
通过泡豆、洗豆、搅拌等一系列的操作,美味豆浆出炉啦!自己做的豆浆味道就是不一样啊!


小朋友回家后也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采购豆制品,一起制作豆豆美食,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亲自下厨房,品尝着自己做的豆豆美食,别提有多开心了!






在这一次豆豆探索之旅中,孩子们亲身体验了豆豆的一生,不论种植还是吃,豆豆都发挥了自己最大的价值,这是豆豆的使命!也期待孩子们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能够像小豆豆一样,做一颗有用的小豆豆!谢谢每一个停下脚步,用心聆听故事的人……本次主题活动随着孩子们的游戏、探究、发现、尝试等还在继续......
六、反思·成长
作为教师,这次的豆豆课程突破了很多第一次。
我们基于幼儿的生活、兴趣、需要、能力,开展了《小豆豆,大梦想》的园本课程,孩子们通过多元体验活动对豆子的生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活动中,我们从孩子的身上挖掘了多种的潜能。原来,课程就存在于孩子的观察、孩子的动手、孩子的游戏中。在他们不断的探索中,我们老师不仅是观察者、记录者,更是和孩子一样是受教育者。我们也将跟随孩子探索的脚步不断前行,将课程游戏化的理念进一步深化,让孩子在自由、自主、愉悦、创新中发展,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发现、成长的快乐!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语),“教育是为了完美的生活”(斯宾塞语),由此可见,科学启蒙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环境为基础,并让幼儿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生活化。
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与条件。本活动利用幼儿身边常见的事物——黄豆、绿豆、红豆及各种豆制品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使他们发现和感受豆类的神奇,了解豆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的前提和可能;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背景。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如果我们让幼儿结合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去学习,幼儿的眼界将更加开阔,他们对科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将理解得更深。
二、活动形式生活化。
在本次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都是采用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动手操作、分享与交流这几个模块来进行活动,通过这样的尝试、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只要给幼儿机会去尝试、去实验、去操作、去思考,幼儿好奇心就得到了满足,他们在摸一摸,看一看,尝一尝的同时,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以及探究的乐趣,也会产生新的好奇,推动他们不断追求科学真理,在交流与讨论中,孩子们的思维力,口语表达力及自信心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成长的喜悦!我们从中也发现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幼儿能够全身心的投入。
三、操作材料生活化。
充足的操作材料不仅可以给幼儿较多的选择机会,而且还可以避免幼儿出现“无所事事”和争抢冲突的情况。在本次活动中用到的材料,如各种豆类、豆制品、豆浆机等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收集,自己的身体去感观,不断理解豆、豆制品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我不直接告诉孩子结果如何和做的步骤,而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发现,孩子们从这个活动中学会了科学探索的方法,如:通过观察、感知、比较能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从而增强了探索的主动性。
当然,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本次活动在实际组织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为保证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活动中展示的豆制品实物是事先准备好的,品尝菜肴是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如果能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设计中一个烹饪的环节:老师现场烧制一个豆制品的菜肴,更能让幼儿感受到豆制品的美味,更加爱吃豆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