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内公告: 宋剑湖幼儿园2025年秋学期托班、小班新生生源摸底和中大班插班生源摸底调…  
 
 
  首页>>资源中心>>园本课程>>乐享自然>>文章内容
 
【班本课程】中一班本本课程:“雨”你有约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29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奚洁     来源:原创

“雨”你有约

宋剑湖幼儿园 王辉 景炜画

一、课程背景: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春种秋收,在这个春天惊蛰的时候,我们和小朋友一起播种了硫华菊和香薷两种植物。孩子们之前小班下学期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种植经验。随着小种子进入土地之后,孩子们每天去浇水、拔草照顾。但是也发现我们的土地还是会有裂开的现象,我们还移栽了绣球花到我们的小花园里,但发现没过多久花朵谢了。有的小朋友就问老师,是我们照顾的还不够好吗?为什么花朵也没有开放呢?我们展开了一次讨论。分析了植物需要:阳光、空气、水。我们只能保证每天的浇水,那会不会是水出了问题呢?有的小朋友说花朵不会讲话,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它口渴了呢?

对接指南中的经验: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的研究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我们开始和孩子们寻找原因,发现原来浇花最好是用雨水浇灌,长期用自来水浇灌,花朵就不能好好生长,所以我们一起准备制作一个雨水收集器,用来浇花。

二、课程目标:

1. 幼儿能使用简单的工具制作简单的物品,感知简单的物流现象。

2. 能让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在制作的过程中与他人大胆分享交流。

3. 幼儿可以通过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去探究和解决问题,或用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提高动手能力。

4. 在通过制作雨水收集器的过程中,培养与同伴的合作能力。

三、课程资源:

    1.园内资源:百草园种植小景、班级内各种废弃材料、大的矿泉水瓶、酸奶瓶、量杯

    2.家长资源:水管、不同的水瓶、带着孩子一起了解雨水收集器

3.信息资源:关于本主题的一些视频、网页等信息资料。

 

四、课程线索:

 

五、环境创设:

1. 在自然角里增添记录的观察记录表、浇水的工具。

2. 在班级墙上增添天气预报图,感知夏季多变的天气。

 六、课程实施:

  前期经验:对于下雨这一自然现象,孩子们是非常了解的,在生活中,孩子们少有机会接触到雨水收集器,对雨水收集器的构造一概不知我们和孩子展开了第一次讨论活动。

一、关于浇水

   对于中班的小朋友,我们之前已经有种植的经验了,我们这次自然角移栽了绣球花放置在我们的小景上,但是没多久移栽的花朵就死了我们展开了一次讨论。植物生存所需的有空气、水、阳光还有肥料,检查发现其它两样我们都有了,但是水和肥料是需要我们去照顾的。尤其是水,下雨天不固定,植物需要定期浇水。

泽泽说:“可我们每天也都浇水的,花朵为什么还是枯萎了呢?”在我们一起查询资料发现,我们浇的水都是自来水,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植物需要雨水的滋润。

 

二、收集雨水

   我们与孩子关于如何收集雨水展开了第一次讨论,我们要如何收集雨水呢。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了讨论,凡凡说“下雨天的时候,我们拿个杯子出去接水就可以啦!”豪豪说“那样我们就会淋湿的,我们应该等雨停了。再拿杯子出去接水”于是我们开展了一次雨水收集活动,孩子们搜集了教室里的一些装水的器皿,组成了小分队出去收集雨水。下过雨的幼儿园湿漉漉的,到处都是雨水的踪迹。小手轻轻拨一拨,一颗颗雨滴就像滑滑梯似的“呲溜”一下滑进了杯子里了,真有趣。

 

教师思考:

  接雨来自于孩子们讨论出的结果,每个孩子都非常感兴趣,满足幼儿并给予他们选择的权利。孩子们在接雨的过程中能观察水柱落下来的位置并及时调整接水点,并寻找雨水多的地方,想办法收集雨水,允许每个幼儿有不同的实验结果,在活动结束后更要鼓励幼儿大胆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测量雨水

   回到教室,每个孩子都在比较着你收集了多少雨水,你的多还是我的多,有的一样大的透明杯子我们用眼睛看一看就能比出谁多谁少,可是有的是不透明的器皿,我们眼睛看不出来。孩子们提出我们可以把它们一起倒入一个两边有分割线的透明盒子里,再来比一比。经过对比、测量,找到了本次雨水收集的冠军—兰兰。因为兰兰发现用容器舀油桶里的水,比接雨水快多了。

 

教师思考:

孩子们为了比较雨水的“多少”,结合已有的经验,选择教室里的其他工具作为测量工具,通过比较、高低等方法测出雨水的量,中班的幼儿已经有了简单的比较的方法,但是对于水这一流动的液体也能通过自己的方法测量出多与少。

四、天气预报

   收集雨水的活动让孩子们意犹未尽,俊俊不停问“老师,明天还会不会下雨呀?”“怎样才能知道明天下不下雨呢?”我反问道。“可以看天气预报!”朵朵说,“我爸爸说每天都在手机看。”小崔说,于是我们利用教室的iPad查询天气预报,制作天气预报图,但在观察中也发现有时虽然报了会下雨,但是有时也不一定会下雨,我们制作天气预报图,发现五月、六月的天气多变,有时候还是晴空万里,但有时就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

 

 

教师思考:

在孩子们提出“明天还会不会下雨”这个问题,我们将问题抛回给幼儿,孩子机智地借用生活经验,利用天气预报解决了疑问,我们还通过制作天气预报图,利用图示的方式,比较出五月、六月天气多变、雨量多,而且还有雷阵雨等夏季特殊的天气特征。

五、再次收集雨水

   夏季高温天气较多,有时迟迟不下雨,我们收集雨水的活动无法再推进,在听见小朋友聊天过程中,他们会嘀咕怎么还不下雨,我们怎么才能收集雨水呢,于是我们展开了第二次讨论。不下雨的日子里我们怎么才能收集雨水呢?龙龙这时候提出了一个好办法,我们可以放一些盆和碗在教室外面,等到一下雨,我们都不用等下雨就可以收集到好多雨水。”孩子们纷纷赞成龙龙的意见,又寻找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收集雨水了,我们通过提前查询了天气预报,在我们的小景周围放置了我们的工具。经过一夜的大雨过后,发现这次收集的雨水也是有多有少,通过讨论,孩子们认为是容器的“口”的大小影响了雨水收集的量。瑶瑶说“因为我们有的小朋友的工具,上面的口子很大,有的口子很小,所以雨水都不一样多。”

 

教师思考:

教师在与幼儿的实验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幼儿的探究方法和能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讨论氛围,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探索的基础上,发现事物的不同。

六、实验验证

   为了验证容器口径的大小影响了雨水收集量的猜想,我们决定再次实验。孩子们选择了三个口径大小不一样的容器并编号,将他们放置在小景再次实验,孩子们初步猜测3号容器装的雨水最多,因为口子最大。天晴了,孩子们把3个容器拿进教室比较,最终通过实验比较,猜测是对的。

教师思考:

    在验证关于口子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幼儿在实践中给不断调整方法,给予幼儿多次观察和比较的机会,引导幼儿自主探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为了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教师要帮助幼儿建构有效经验,肯定她们的发现并给予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

七、雨水收集器1.0

   这次的雨水收集让我们获得了“大丰收”,我询问孩子们我们将如何放置这些雨水,有的孩子提出我们赶紧给小花浇水,有的小朋友说可是我们小景上的花因为下雨的原因已经喝了很多水了,这时我提出那我们哪里的花朵还需要浇水呢?小朋友立即想到自然角的花,因为自然角设置在我们的阳台上,并没有经过雨水的浇灌,我们将剩下的雨水运送到楼上。在运送的过程中孩子们说着好累、好重,回到教室我灵机一动,询问孩子们:“如果每次下雨,我们都需要这样搬运雨水,好像有点太累了,有什么好办法吗?”晨晨不假思索地说“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雨水收集器,放在我们的教室。”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她们的想法,我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法绘画下来,经过全班小朋友的讨论,我们通过了第一小组的设计图,利用班级里现有的材料、矿泉水桶、麻绳结合之前我们验出的结论,口子越大,收集的雨水越多,所以我们将园内的矿泉水桶剪开制作了简易的收集器。孩子们认为我们把雨水收集器放在窗户底下,等下雨天装满了水,我们可以再运上来。制作完成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试一试雨水收集器能否成功,我们尝试雨天模拟实验,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往水桶里装水,一组小朋友在楼上拉绳子。

不过在用绳子拉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这个简易版有不少问题,悦悦说“这个水桶太重了,根本拉不动,虽然有小朋友好多一起拉,但是还是很重。”浩浩是楼下装水组的,在小朋友拉绳的过程中,他在下面观察中也提出问题“因为太重了,装水的过程中,水桶还翻了,漏了好多雨水。”第一版雨水收集器失败,虽然能收集到很多雨水,但是在运送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问题,而且我们一直悬挂在窗户下面,对楼下的小朋友也造成了困扰。

教师思考:

虽然第一版的雨水收集器失败,但是在这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了积极和主动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孩子们能大胆设计并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幼儿下一步如何制作,分析原因。

八、雨水收集器2.0

第一次制作的雨水收集器遇上了小问题,但孩子们也没有提出放弃,准备开始求助爸爸妈。家长带孩子们一起查询资料,了解一些网上的雨水收集器,并且绘画了设计图。还从家里带来了一些废旧材料,这次2.0的雨水收集器比起之前的雨水收集器多了管子,既然用绳子拉太重。我们可以将水桶固定在窗户外,并内置一个管子,让桶里的水顺着管子留下来。还借助了沙池的管道材料,雨水收集器2.0正式上线。正巧下雨的那天,教室的窗户坏了,我们也将收集器可以放置在窗外一夜,第二天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查看雨水收集器的情况这一次的雨水收集器成功收集到不少雨水,孩子们兴奋不已。但同时这一次的雨水收集器也有一个问题,因为我们为了孩子们开孔安全,我们选择了kfc的大桶,但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水桶已经要烂了,而且水管太重,水桶太轻,导致总是会翻到。

于是第二次制作,我们讨论更换掉水桶材料,选择防水效果更好的水桶,同时还要开口比较大,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通过筛选,我们使用了第一次的矿泉水桶,接上了班级里科探区的小水管,但是在插入水管中也遇到了问题。因为跟之前kfc的水桶比较软,很好开孔,这次的矿泉水桶比较硬。晨晨小朋友说要找个更细更锋利的针才能插进去,于是去美工区拿来了小钉子,用力戳,尝试想拿到自然角实验一下,结果发现管子里没有水出来,反而水管和瓶子的连接处滴滴答答的漏水。西瓜说:“肯定是这里有缝隙,水都漏出来了。”可可说”而且这个滴管还会往下掉“。一维:“老师每次都是用胶枪固定东西,也许我们也可以用胶枪固定住它。用胶枪试试看”。完工啦,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

 

教师思考:

    在这次的雨水收集的制作过程中,对于中班的幼儿是有一个有挑战性的活动,但在活动过程中他们不断发现问题、聚焦问题,并积极地动手动脑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一次次失败制作出了雨水收集器,在这过程中,幼儿跟着问题自由探索,老师作为探究旅行的一名陪伴者,我们更多地是关注与支持幼儿的活动。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敏锐地把握问题的中心,引导幼儿自己尝试解决,将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教师也没有完全放手,怕引起安全的问题,对于幼儿使用工具这一方面还是存在不放心,所以在一些操作活动中,是由幼儿设计,教师辅助操作的比较多,我们应该大胆让幼儿尝试,并配备合适的工具,教授幼儿正确的使用方法和配套的使用工具,让幼儿的操作更多一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剑湖街宋剑湖幼儿园    电话:0519-8838280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